1960年,石嘴山市成立,就在建市的同一年石嘴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当时法院只有16名工作人员。1973年7月,更名为银北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内设办公室、民事审判庭、刑事审判庭3个机构,下辖6个基层法院。1975年11月,再次更名为石嘴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内设机构开始随着石嘴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法院发展需求增设,下辖基层法院在经过3次区域更名,最终调整为现在的“大武口区人民法院、惠农区人民法院、平罗县人民法院”3个基层法院。
石嘴山法院成立之初,几乎“白手起家”,几间土坯房就是办公“大楼”,办案设备和办案工具落后,获取资讯渠道狭窄,服务群众效率低下,法官文化程度和业务水平也都普遍不高……
一个甲子的岁月,一个甲子的变迁,石嘴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石嘴山法院也经历了由弱到强的沧桑巨变。
办案交通工具从“大梁”自行车换成摩托车,再换成“北京212”吉普车,到现在拥有各类办案车辆,辖区法院基层法庭也都用上了“便民服务流动法庭车”,进行巡回审判,将庭审搬到群众家门口,方便了群众,提高了案件审理效率,也起到了普法宣传效果,可谓一举三得;法官写审理报告、书记员庭审记录也由最早的手写手记到电脑录入,现如今已经实现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在庭审记录及日常工作,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和辅助作用,支持办案人员最大限度减轻非审判性事务负担;以前每月做司法统计报表,司法统计员挨个庭室抄录数据,最后挨个核查所有案件,趴在水泥地上,日夜奋战,数据滞后不说,还不十分精准,如今启用审判流程管理系统和执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统,形成完整统一的数据库,实现审判流程、执行信息、裁判文书、互联网庭审全网公开,司法统计实现同步生成。不仅如此,还依托全国四级法院专网与最高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视频、音频信息如实记录的电子卷宗信息库,高效且便捷。
一个甲子的变化,凝聚了石嘴山人的岁月和汗水。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石嘴山法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信息化建设不但提升了法院的工作层次,更使法院实现了传统审判方式向现代化审判方式的一场革命。2018年5月,全区首家监狱远程庭审系统在石嘴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投入使用,运用监狱远程庭审系统,视频全连接,实现法院与监狱信息共享,二方异地“出庭”。2019年12月,石嘴山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中国移动微法院”平台成功受理全市首例跨域执行案件,整个过程仅用26分钟。现如今,速裁团队秉持“快立、快审、快调、快结”工作理念,为诉讼当事人提供便利、高效、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快速化解矛盾纠纷,调解速裁结案平均时间在10天左右。这些都是智慧法院建设的成果,构建“互联网+诉讼”模式,真正做到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最大程度方便了群众诉讼。远程调解、远程信访,“12368”诉讼服务热线应用系统,不但拓宽了法院服务人民群众的渠道,更缩短了服务人民群众的周期,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求。
法院信息化建设带给人民群众的便利已然炽烈飞跃。
石嘴山法院的历史变革只是这座城市变化的一个缩影,法院一朝一夕的变化,折射着这座城市的时代变迁。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石嘴山从向大地索煤到向大地还绿,从资源枯竭到经济转型爬坡过坎,历经磨难亦不忘初心,“浴火重生”,开放包容,石嘴山正在向技术创新高地腾飞,满目鲜艳,满堂雅致,石嘴山的极大变化吮吸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养分和磅礴之力。
岁月流光,华年异彩。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给予宁夏殷切希望和深情嘱托之后,石嘴山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石嘴山法院更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更大的坚定决心、更明确的改革思路、更精准的务实举措和更严格的执行力度,振奋精神、砥砺前行,为建设石嘴山、发展石嘴山、振兴石嘴山汇聚法治力量,以审判工作现代化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嘴山篇章提供更加强劲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