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
60年来,“枫桥经验”历久弥新。宁夏各级人民法院立足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不断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统筹协调执法办案和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和便民利民惠民举措,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司法满意度获得感,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建设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为充分展现“枫桥经验”在全区各级人民法院的生动实践,即日起,宁夏高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开设“法院‘枫’景60年”专栏,全面深入宣传报道全区各级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工作方法和先进典型人物,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坚持中焕发生机、在发展中发扬光大,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最近在经营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和问题?”
“有什么司法需求?”
……
近日,惠农区人民法院河滨人民法庭庭长周丽娟和几名员额法官走进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企业,帮助企业把脉用工、投资、建设等风险,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征求企业对法院在服务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河滨人民法庭干警经常上门走访,为我们讲授相关法律法规,帮助我们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我们遇到法律问题也会咨询河滨人民法庭法官。”宁夏缠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李昌说。
河滨人民法庭是宁夏最北边的法院派出人民法庭,管辖着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两个街道办事处的民商事案件,辖区企业近400家。近年来,随着辖区入驻企业增多、企业转型快速发展,辖区涉企业纠纷占比较高,河滨人民法庭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找准法庭服务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和发力点,推动诉源治理,打造工业园区版“塞上枫桥”人民法庭,为辖区企业营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
河滨人民法庭依托智慧法庭建设,积极推进法庭智能化、信息化建设,运用“一站式”诉讼服务平台,为辖区企业和群众提供立案、保全、鉴定、调解、开庭、送达等“一站式”线上诉讼服务。2022年,辖区某企业因资金周转需要向银行贷款近3000万元,后因资金断链无力清偿贷款,债权受让人起诉要求企业支付借款本金及利息共计5000余万元。考虑到利息、时间成本,立案后,河滨人民法庭立即通过移动微法院调解平台展开线上调解,在标的额大、债权转让合同及抵押手续繁多的情况下,仅用一天时间就达成调解协议,原告附条件放弃近千万元利息。随后,又以电子送达方式成功送达民事调解书。
从事法律服务工作9年多,惠农区中街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宋长久切实感受到了线上诉讼服务带来的便捷。“过去立案、开庭等环节都要来回跑,随着诉讼服务的不断优化,立案、送达、开庭、判决等都可以实现线上办理,减少来回跑路,缩短办案周期,降低诉讼成本,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方便。”宋长久说。据了解,近三年,该法庭线上立案占比22.8%,线上开庭、调解占比78%,电子送达率77%,邮政集约送达率100%,保全实施率100%,有效降低诉讼成本,提高办案效率,办案周期缩短11天,平均审限35.6天。
在做好线上化解涉企矛盾纠纷的同时,河滨人民法庭还积极整合司法资源,优化人员配置,全面推行送达、鉴定等辅助事务集约化办理,不断创新优化服务方式,推出“欠薪绿色通道”、预约立案等10余项便民利民服务措施,推动线下服务提档升级,打通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
针对辖区涉企业矛盾纠纷特点,河滨人民法庭紧盯重点案件,开展诉源治理。在诉前、立案、调判各环节,建立健全与经开区管委会、工商联、工会等组织协调对接机制,推进高发性、类型性矛盾诉源治理工作。对重大敏感、群体性涉企案件,第一时间深入企业,了解生产经营状况和司法需求,评估预涉诉纠纷,梳理矛盾纠纷产生根源,引导企业前移法律风险控制关口,实现从“事后维权”向“事先预防”转变。针对劳务合同、建设工程等重点矛盾纠纷,注重逐案分析、类案总结、要素调判,及时发布典型案例,达到调判一案、规范一类、影响一片的法治效果。
该法庭辖区某企业因转型、重组等原因,曾一度停产,由于复产后未及时向企业职工支付停产期间生活费,2021年至2023年期间,被多名职工起诉要求支付停产期间的生活费。河滨人民法庭联合该企业工会、律师及职工代表多次协调,成功调解并向113名职工支付企业停产期间的生活费,调处经验为案外同类型矛盾纠纷提供了参考。
“我们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推进诉源治理,近三年诉前化解矛盾纠纷500余件,平均结案率95.25%,调撤率78.74%,调解金额8100余万元,调解案件履行率90%以上。”河滨人民法庭员额法官徐建忠说。
为了给辖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好的法治服务,河滨人民法庭还联合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成立了法治营商环境服务中心,有效发挥法庭的专业优势和经开区管委会的组织协调优势,加强协调联动,为辖区重大事项、重大涉法案件提供法律意见和司法支持。通过开展“企业走访日”“法庭公众开放日”等活动,深入街道、社区、企业开展普法宣传。2022年,河滨人民法庭被宁夏高级人民法院授予“塞上枫桥人民法庭”荣誉称号。近日,该法庭报送的《“法律服务+多元调解”打造工业园区版塞上枫桥法庭》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近年来,河滨人民法庭结合辖区矛盾纠纷特点,因地制宜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将‘枫桥经验’全面融入人民法庭审判、诉源治理工作中,让辖区企业和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周丽娟说,“今后,我们将不断丰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新内涵,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保障和促进辖区营商环境健康有序发展。”
来源:石嘴山市新闻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