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石嘴山市中级人民法院30余名党员干警怀揣着以“牢记嘱托担使命 共筑团结谱新篇”为主题的使命任务,走进北方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馆,开启了一场融合历史、法治与民族情感的深刻教育。

当历史“活”了过来
干警们先后参观了北方民族大学“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主题展、“五个共同”专题展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示中心暨校史馆。精美的教学长廊以丰富实物与影像资料,清晰再现了历朝历代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创造灿烂文化的历史进程,生动展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和辉煌成就,深刻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意义、丰富内涵与实践路径。
看到不同民族之间共同缔结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在跨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拓展、升级、完善成“契约”,形成“诚信”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几位民事审判法官感慨道:“中华民族自古崇尚信义、尊重契约,法治文化的根基,原来早已深深扎进我们的土地。”
此刻,历史不再仅是书本中的文字,更成为可触可感的脉络。

法槌下的“共同体”
作为法律人,大家的视角始终带着专业的烙印。展馆中陈列的历史文书,让干警们驻足良久。从《唐律疏议》到《大清律例》,再到如今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践,法治始终是凝聚多元、定分止争的基石。
一位法官深有感触地说:“一纸判决,不仅决定个案的公正,更传递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共同体理念。我们每一次落下的法槌,都是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添砖加瓦。”

现场热烈的讨论,悄然变成了一堂“移动的理论学习会”,大家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思考如何将“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更深刻地融入审判与调解实践中。
这场沉浸式的观展体验,让大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对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让“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一个抽象概念,转化为真切的情感认同与司法责任。干警们坚信:真正的团结,并非表面之和,而是源于发自内心的彼此了解和尊重,让每一位群众,无论属于哪个民族,都能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和法律的温度,这正是我们最根本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