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以为打官司要写‘长篇大论’,没想到填个表格就能立案,省时又省心!”

近日,因交通事故首次走进法院的张某,在大武口区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轻松完成了起诉立案。他口中的“表格”,正是石嘴山两级法院大力推广的诉讼“示范文本”。
这项看似简单的举措,正从一项便民服务,悄然升级为提升司法效率、赋能基层治理的“新引擎”,赢得群众和律师的广泛点赞。
从“一头雾水”到“轻松上手”,群众体验大升级。
过去,写起诉状是许多群众打官司的“第一道坎”。务工人员罗某在惠农区人民法院体验后说:“网上的模板五花八门,这种表格式的填起来方便,也不怕漏掉重要信息。”
石嘴山法院瞄准群众需求痛点,通过实务培训、广泛征求意见、与律协座谈等方式,不断优化文本设计。同时,印制通俗易懂的《填写指引》、设置宣传展板、拍摄《法官教你写“两状”》短视频进行场景化教学,并在诉讼服务中心和综治中心提供二维码、纸质版、电子版等多种获取方式,让“示范文本”触手可及。智能诉讼一体机更是实现了信息智能回填和“一键生成”,大幅降低使用门槛。群众反馈从最初的“省时省心”,升级为“表达更清晰、诉求更聚焦”。
在石嘴山中院诉讼服务中心,一位律师使用要素式起诉状的示范文本,成功为一桩涉案金额达4.1亿元的民间借贷纠纷案完成立案。他表示,相较传统诉状,要素式起诉状更方便、更全面,也更精准。
效率跃升,数据说话:立案省时一半,审理快四成。
“示范文本”带来的不仅是便利,更是效率的革命性提升。数据显示,立案环节的材料补正显著减少,平均立案时间从过去的30分钟缩短至15分钟,效率提升50%!今年上半年,平罗法院适用示范文本的案件一次性立案成功率高达98%,较去年同期猛增12个百分点,群众“来回跑”大大减少。
要素式诉状清晰列明关键信息和争议点,为法官审理打下坚实基础。在平罗法院,适用示范文本的道交事故纠纷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仅为7天,比传统模式缩短了40%!法官得以从繁琐的基础案情梳理中解脱,更聚焦于核心争议裁决。
示范文本成为高效化解批量纠纷的“利器”。大武口区法院综治中心在处理459件物业合同纠纷时,100%采用示范文本起诉状。统一的诉求表达极大提升了调解效率,最终成功调解撤诉379件,调撤率高达85.3%,实现了“化解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示范文本从辅助工具升级为“解纷引擎”。
应用爆发式增长,生态效应初显。
自推广以来,“示范文本”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6月30日,全市两级法院已应用示范文本起诉状2908件,答辩状49件,应用率从今年1月的16.83% 一路飙升至6月的82.23%,半年内增长近5倍。
目前,涵盖民间借贷、机动车交通事故、物业合同等10类常见案由的文本已在全市法院广泛应用,深度融入诉讼服务、综治中心调解、“总对总”在线解纷等多元场景,构建起标准化的纠纷前端表达“新生态”,先行调解成功率同步提升至合理区间。
67类新文本即将上线,深化应用再发力。
在首批示范文本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第二批覆盖67类案由的示范文本的全面推广工作也即将展开,石嘴山两级法院将持续发力,确保新文本应用平稳高效,让这项司法为民、提质增效的创新举措释放更大能量,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更强司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