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童年最大的乐趣就是依偎在外公的怀抱里,听外公讲述他年轻时的故事。外公的每一个故事都能让我对外公曾经经历的峥嵘岁月充满遐想,尤其是故事里的黄河渡口。
外公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陕北人,出生在延安革命根据地创立时期的榆林地区,因为家庭贫困,兄弟姊妹几个都没有上过学。新中国成立前后,为了养家糊口,外公四处外出打工,有很多曲折的经历。上了年纪以后,外公总喜欢讲他经历过的故事。外公的故事里有对日本侵华的愤慨,有对新中国建立的欣喜,也有为生计四处奔波的无奈,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黄河渡口的故事。
当年老家闹饥荒,外公家极度贫困,无法过活。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想象中,外公兄弟几个经过长途跋涉来到有山有水的石嘴山(外公称之石咀子)谋求生计。那时,石嘴山黄河边上最大的生意就是在黄河渡口搬船运输,在渡口搬船拉人送货,每次开船、停泊的时候都要用特殊的仪式向黄河祈福,以求一帆风顺。即使如此,黄河发水的时候还是会把停靠在黄河边上的小船和渡口附近搬船工的所有家当瞬间冲走。每年都会有很多黄河边上的人前赴后继在黄河上谋求生计,每年在黄河上失去生命的受苦人不计其数,外公也一直在黄河上搬船谋生。直到有一天,外公在搬运货物过程中,大风吹翻了船。外公说,船翻了以后,他不管怎么奋力游始终觉得有人在水里拉着他的腿,最后在黄河上不知道漂了多久,才被打渔人救起。也不知道后来又有多少人因为过黄河,再也没回来。
那件事以后,外公离开了搬了多年的老船,开始把内蒙的羊皮、羊毛等运过黄河换宁夏的粮食。黄河在冬天的时候像一面巨大的玻璃镜子闪闪发光,有经验的人可以安全的在河面行走搬运货物,不懂行的人一不留神就会被黄河旋涡一口吃掉,每每说到这里让人毛骨悚然。每到这个时候,外公总会习惯性地望向远方,缓声说,渡口的浮桥应该已经修好了吧……
我高中毕业后,由于读大学的缘故,第一次乘坐大巴来到了外公故事里的黄河大桥。金秋时节,桥下平静的黄河水完全没有外公故事里那么狰狞,开阔而平静的河面上没有一个搬船的人,也没有外公念念不忘的浮桥,河边上的湿地公园郁郁葱葱,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难以诉说的柔美画卷,也许在那时心里种下了向往宁夏的种子。大学毕业后,我辗转来到石嘴山工作,每次经过黄河大桥的时候,我的思绪总会悄然回到外公的怀抱中,耳畔仿佛又响起了外公断断续续的哼唱“你知道那天下黄河有几十几道湾?几十几道湾湾上有几十几只船?几十几只船上有几十几根竿?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在宁夏工作后,一直想找个机会带着外公再到宁夏看看,让外公看看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几十年来黄河渡口翻天覆地变化。但是,由于外公身体的缘故一直没能成行。
两年前,听说宁夏的一家医院可以治疗外公多年的顽疾,家里决定让外公到宁夏来看看。时隔几十年,外公再次来到宁夏,路过黄河大桥的时候,外公颤颤巍巍地从车上下来,依车远眺,深邃的眼神里写满了对当年的回忆。在外公含糊不清的喃喃自语中,似乎提到了大外公的名字,我的名字,还有渡口……,为了让外公再次近距离地看看黄河,家人决定带外公从平罗县红崖子浮桥回家。一路上外公精神好了很多,再次讲起他年轻时在黄河上的故事。当我们来到浮桥附近的时候被告知,浮桥即将拆除,新的大桥正在建设中。看着车旁巨型的桥墩,外公十分感慨,当年多少人的梦想,都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实现了,只可惜那些曾经在黄河上丧命的人,没有机会看到现在黄河桥的样子!
去年,由于疾病的原因外公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我想外公看到他心中的黄河大桥已经建成,一定也是高兴的。要知道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成立后,宁夏第一座黄河桥——青铜峡黄河铁桥于1959年7月1日建成通车。截至2018年,勤劳的宁夏儿女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宁夏境内建成的黄河大桥已经有近二十座之多,平均每两三年就建成一座。黄河大桥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更为许许多多像外公一样为美好生活努力拼搏的普通老百姓提供了便利的生活、工作环境。
自治区成立60年来,一座座黄河大桥横跨黄河两岸,实现了外公那一辈人几乎不敢想的黄河大桥梦,让天堑变通途,为西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铺通了坦途。它们不仅完成了连通内蒙古、陕西、甘肃的地域功能,更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通道,更在为勤劳的人们开启全新的生活。(王建)